大蕴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来帮助需要治疗的孩子减免或抵消费用。另外,基金会致力于开展为全中国儿童提供高质量儿科康复治疗和融合教育的长期项目。基金会同样支持大蕴之家北京和上海的治疗团队参与到在中心和社区内的无偿服务中。
晨旭小学
晨旭小学是上海的一所外来打工子弟学校。今年春天,他们获得大蕴基金会的资助,以推进其建立融合教育学校的使命。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大蕴之家的治疗师团队为晨旭的老师提供了四次培训。教育心理学家Laura Lofy 为其常规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了特殊教育和IEP(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系统培训,让他们对融合教育的背景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并学习如何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
语言治疗师Angela Gong和作业治疗师Durga Dass提供了交流、感官训练和教室管理的培训。之后一项培训给让大蕴之家团队和晨旭的老师和学生直接互动:演示“朋友圈”的操作。“朋友圈”是一种基于同伴的干预治疗方式,为学校在读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支持。除了正式的培训之外,大蕴之家的心理学家和治疗师还和晨旭的老师一起为3名有特殊需要的在校学生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在志愿翻译Emily Yan的帮助下,大蕴的临床心理学家Beth Kremer-Collins 每个月为晨旭的老师和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Beth近期帮助老师和家长为一位有着严重分离焦虑的学生和另一位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支持。
上海宝贝之家
大蕴的作业疗师Sarah Kirk、教育心理学家Laura Lofy和基金会主任Joanna Ren 近期拜访了上海宝贝之家——一所为为孤残儿童开设的临时寄养中心。在这次行程中,Sarah为一位上肢有问题的小女孩做了治疗咨询。大蕴之家的作业疗法团队计划在暑期为宝贝之家部分有需要的孩子及其照料人提供康复建议。
与昆明医科大学的合作
今年春天,大蕴基金会与昆明医科大学合作,为其介绍了客座讲师Susan Hermes。Susan是一位拥有20年实践、学术和研究经验的美国作业治疗师。她在昆明医科大学待了一个月,为36名康复医学本科生教授儿科作业治疗的课程。
昆明授课之后,Susan在大蕴之家主持了美国校园作业疗法趋势的研讨会。除了大蕴之家的治疗师外,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儿童康复科的主任张蓓华以及其他几家国际康复治疗机构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得到了很好的反应,为国际和本地治疗师互相了解和交流信息提供了好机会。
大蕴之家治疗师伸出援助之手
在北京,物理治疗师Marc Innerhofer 为 Little Flower Projects 寄养中心需要康复治疗的儿童提供无偿服务。在上海,作业治疗师Eva Steins无偿为当地一位脑瘫的孩子提供治疗。物理治疗师Veronica Bosch为一位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的孩子提供物理治疗。此外,湖北省的一个家庭有患相同病症的孩子。妈妈在微博上找到了大蕴之家。由于其居住地没有同等的服务,Veronica为这个孩子制定了家庭练习计划。